• 凯发k8(国际)

    “绕道”代销私募被禁止?记者实探 :多家银行未接到通知 ,私募仍正常销售

    最佳回答

       “小雪尝禁果又粗又大的中国地图” “绕道”代销私募被禁止?记者实探 :多家银行未接到通知 ,私募仍正常销售 。SAOA121AFOAJEFDN23AK

      本文源自小雪尝禁果又粗又大的中国地图 :时代周报

      近期 ,相关部门将修订银行代销私募基金政策的传闻在市场上流传 。传闻提到 ,“商业银行不得代理销售私募基金”的条款或进一步收紧 ,特别明确了商业银行不得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或通过借道其他持牌金融产品的方式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 。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业内迅速掀起一番有关银行禁止代销私募的讨论 。时代周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到 ,尽管不同银行对代销私募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同 ,但北京市的

      去年7月 ,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发布 ,私募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 。在私募产品频繁爆雷的背景下 ,监管机构对私募的监管日趋严格 。私募行业“小 、乱 、散 、差”业态有望成为过去 ,“扶优限劣”的导向也更加鲜明 。

      日前 ,时代周报记者从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北京银行线下网点获悉 ,这几家银行暂未通知不能销售私募基金产品 ,只要投资者能够完成合格投资者认证 ,银行货架上的私募基金仍然可以通过APP或线下正常购买 。

      按照对个人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方法 ,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的投资者都可以被认定为合格投资者 。

      从各家银行代销的私募分类来看 ,既有以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的固定收益类私募产品 ,也有主动管理能力强 、业绩波动较大的权益类私募产品 ,还有以资产配置为目标的FOF型私募产品 。

      根据监管规定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 ,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 ,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 、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

      农业银行网点客户经理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 ,“一般来说 ,买私募的客户以股票型私募为主 。因为最近一两年股票市场表现相对平淡 ,很少有客户会咨询私募产品 ,偶尔有客户咨询购买私募产品凯发k8(国际)也会向客户提醒投资风险 。”

      北京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介绍 ,“为了保证客户资产留存 ,很少会给客户推荐较为激进的权益型私募 。固定收益类的私募主要投资债券和同业存单 ,账户波动不会特别大 。有一定资金量 、风险偏好不是很高 ,并且不满足于存款收益的客户比较容易接受固定收益类的私募 。”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了解到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等 ,对于完成合格投资者认证的用户 ,很多产品可以在APP上直接购买 ,部分线上不能购买的产品需要到线下录音录像 。但北京银行的规则稍有不同 ,该行网点工作人员介绍 ,购买所有的产品均需要到线下网点录音录像 。

      和上述几家银行相比 ,工商银行 、广发银行的私募产品排期较少 ,但两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同样表示 ,没有接到有关停止代销私募基金的通知 。工商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 ,之前股票市场比较好的时候 ,行里也代销过私募基金 ,但目前暂时没有销售私募产品 ,也没有接到过停止代销私募基金的通知 。

      时代周报记者从工商银行APP中看到 ,该行仍留有私募产品的入口 。根据产品特性 ,工行将私募分为“明星精品”“特色工具”“基础货架”等三大产品线 ,但是该入口中未展示具体私募产品 。

      不过 ,在工商银行APP产品信息查询入口可以看到 ,风险等级为PR3(风险适中) 、PR4(风险较高) 、PR5(风险高)的私银客户专属理财与私募产品比较类似 ,都有1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的起购金额 ,部分产品名称上还有“专户理财”的字样 。

      针对私银客户专属理财的情况 ,时代周报记者咨询工商银行客服得到的答复是 ,私银客户专属理财是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签约客户才能购买的产品 ,比较详细的产品信息也需要签约以后才能在APP上看到 。月 、日均资产在600万元或者800万元以上的客户 ,可以尝试申请签约工行私人银行 ,是否审核通过还需工行方面综合评价 。

      与工商银行的情况非常类似 ,广发银行以往也较少代销私募基金 。广发银行网点员工表示 ,该行代销公募 、理财比较多 ,很少会销售私募基金 。广发银行的员工补充说 ,“暂时没有接到通知停止私募基金销售 ,这么大的事情应该会第一通知一线员工 。”

      事实上 ,有关商业银行不能代销私募基金的规定早已存在多年 。按照2016年原银监会创新部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 ,代销业务系“商业银行接受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委托 ,在本行渠道(含营业网点和电子渠道) ,向客户推介 、销售由合作机构依法发行的金融产品的代理业务活动 。”

      私募基金属于证监会管辖 ,而《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是证监会颁发给金融机构的金融许可证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申(换)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通知》 ,可申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范围包括证券公司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公募基金管理人 、基金托管机构 、基金销售机构 、基金公司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境外证券经营机构等机构 ,私募基金并不在此范围内 。

      换句话说 ,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不是行政许可 ,私募基金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不可以直接代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 。不过 ,商业银行可以代销以信托做通道并聘请私募基金出任投资顾问的阳光私募 ,这是合规的 ,也是业内常见的做法 。

      某大型券商合规部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市场上私募基金的合规情况参差不齐 ,一旦代销私募出现问题 ,代销机构也会面临很多麻烦 。因此 ,代销机构对私募基金的准入相对比较严格 ,代销品牌声誉良好 、管理规模大 、业绩优秀的私募基金是大部分代销机构的选择 。预计政策正式出台之前 ,不会产生实质的影响 。

      “一部分商业银行发力财富管理业务 ,取得不错的效果 。这些银行对产品代销十分重视 ,私募销售能力也比较强 。代销产品既满足高净值用户的配置需求 ,又为本行创造收入 。”一位头部私募基金渠道销售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如果商业银行不能代销私募的政策落地 ,有两方面可以关注 ,一是银行高净值配置优质私募的需求如何解决 ,二是未来私募销售模式的变化 。

      一位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零售条线工作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对私募运作和代销环节进行规范是大势所趋 。虽然私募基金对银行的收入有一定贡献 ,但占比仍然偏小 。银行仍然可以代销公募基金 、理财子以及其他合规的产品 ,代销私募的中间业务收入对大部分银行的影响十分有限 。

      一位曾在私募基金负责投研工作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 ,私募管理日趋完善是业内所期盼的 ,私募销售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和产品的匹配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很多麻烦 。销售渠道一线人员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 ,连接管理人和投资者 。渠道销售人员要对自己的客户足够熟悉 ,对销售的产品足够熟悉 ,并且拥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优秀的表达能力 ,才能将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相匹配 。

      私募基金具有灵活的投资策略 、多元的投资对象 、长期的投资理念 ,在服务实体经济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支持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高净值人员来说 ,私募基金成为一类不可缺少的投资产品 。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披露数据 ,截至2024年4月末 ,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1032家 。其中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306家 ,私募股权 、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2489家 。全市场管理基金数量1152794只 ,管理基金规模高达219.90万亿元 。

      近期私募爆雷事件频发 ,在市场中引起不小轰动 。去年以来 ,百亿FOF私募华软

      与此同时 ,监管机构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日趋严格 。去年7月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发布 ,意味着私募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 。该条例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持规范监管和尊重市场规律相结合 。在规范行业发展上 ,突出对关键主体的监管要求 ,全面规范资金募集和备案要求 ,规范投资业务活动 ,明确市场化退出机制 ,丰富事中事后监管手段 。同时设置专章鼓励创业投资基金发展 。

      今年4月30日 ,中基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下称《运作指引》) ,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运作指引》设置私募基金最低存续规模 ,对私募投资单一资产的比例进行限制 ,允许私募基金优化赎回机制 ,规范程序化交易 、DMA和雪球衍生品交易 。

      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中基协近期向部分私募管理人发布通知 ,针对目前未托管的私募证券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 ,还要求私募机构对专职员工不足5人或存在高管缺位的情况进行自查整改 。此外 ,中基协还对部分私募机构展开现场检查 。

      随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台 ,监管机构对私募行业的监管日趋细化 ,使行业标准更加明确和严格 。私募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的改善和质量上的提升 ,“小 、乱 、散 、差”业态有望成为过去 。

      从政策对私募行业的导向上看 ,“扶优限劣”的导向也更加鲜明 。政策倾向于支持优质机构的发展 ,加速出清“害群之马” 。中基协数量显示 ,2023年中基协共注销2537家私募的登记 。今年1-4月 ,中基协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共计643家 。

      责任编辑 :杨赐

    【编辑:关玉和】

    发布于 :西安莲湖区
    声明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 ,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